【台灣醒報記者李牧權台北報導】民進黨九合一選舉大敗,不是因中國干擾,而是施政沒有做好整合所致!在「九合一選舉與兩岸走向」座談會中,施正鋒、宋學文、莊淇銘等多位學者專家分析選舉結果認為,這次「期中選舉」的失敗將直接影響2020年的總統大選,民進黨要力挽狂瀾,必須「讓新/中生代接班」,以進行全面性的反思檢討。綠委羅致政則直言,民進黨是輸給自己內部問題,而非國民黨,選舉結果更暴露了黨中央不接地氣的嚴重性。「這次民進黨大敗其實是有跡可尋的。」台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管理研究所教授莊淇銘在國策研究院文教基金會26日舉辦的座談會中指出,民進黨缺乏對選舉的清晰定位,只用「堅持改革,守護台灣」的口號老調重彈,不接地氣,流失大量關心民生發展的選票;對韓流的政治誤判更是埋下大敗之伏筆。中正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宋學文則認為,年金改革、一例一休、空污、能源政策等議題,如獨立切割出來,民進黨的政策都是具有其正當性、合理性與必要性,但當這四個議題被放在一起同時處理時,所產生的複合式的交互作用卻會產生出許多民怨,令淺綠、深綠勢力無法有效整合,彼此意見分歧,直接衝擊民進黨選情。東華大學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教授施正鋒也批評民進黨,在處理軍公教與一例一休的議題上,既不能透過打擊深藍勢力贏取中間票,又得罪了中小企與基層民眾,令淺綠票流失,加上深澳、空污等問題,這些「處處開闢戰場,卻又得不到民心」的決策,等於說明了自已是「白痴政府」。敗選是否與中國因素有關?與會學者專家普遍認為,中國因素只是催化劑,重點還是民生與黨內問題。「這次執政黨選不好的真正原因,不是政策本身的問題,而是政策詮釋、政策溝通與政策協調的問題。」宋學文期許,民眾應該要給政府多一點鼓勵,因為政策的推動會有「時間滯後」(time lag)的問題,政策的推動與社會即時可見的效益往往是不成正比的。莊淇銘點出五大主流意見,說明民進黨敗選是因為違背了這些民意所致,其中包括:「獨統退位,民生歸位」、「明星退位,民意歸位」、「老生代退,新生代進」、「兩岸從對立到合利(合則兩利)」、「兩黨成局,小黨出局」。他指出,選舉過後,認真檢討這五大民心所向,將是民進黨能否浴火重生的關鍵。莊淇銘補充說,特別是在「讓新/中生代接班」這方面,國民黨主席吳敦義言論惹議,中生代的韓國瑜與侯友宜即時切割關係,不予以緩頰,值得民進黨學習,他期待有更多中生代聲音出來向蔡英文喊話,讓民進黨能進行全面的改革。「國民黨在這次選舉中並沒有角色,民進黨的對手是民進黨內部。」民進黨立委羅致政直言,民進黨過去幾年來,從兩岸、國內到外交都採取 「中間路線」(middle of the road approach)政策,這是形成今天「兩頭空」局面的關鍵。尤其在同婚 、兩岸關係、一例一休等議題上,想走中間路線討好左右,卻換來兩邊不是人的結果。羅致政進一步指出,雖然國民黨透過公投綁大選動員、中選會的安排失當,均對執政黨造成負面影響,但「民生因素」與「黨內整合」才是敗選的主因。他認為,民進黨兩年來都是用錯的方法做對的事。蔡英文是理想主義者,希望在任期內處理所有的事情,完成所有的改革,加上主張「協商民主」(consultative democracy),導致學者專家、各部會的意思一個又一個的拋出來,使得意見無法整合,政策推動成效不佳。羅致政也說,從這次選舉的數據顯示,特別是台北市的選情,藍綠的政治版塊還沒有變化太大,也沒有出現位移的效應。加上,民進黨仍然擁有中央執政的多數決策權,姑不論國民黨會否在未來兩年,以「地方包圍中央」的手段來進行抗衡,他期許,民進黨能夠痛定思痛,反省失敗原因,重整步伐,推動百日維新,在2020年上演逆轉勝。
- Nov 27 Tue 2018 23:35
歌王當年外貌被嫌 靠連署首錄綜藝節目
留言列表